小鹿系列竞价软件覆盖百度、360、搜狗、神马四大搜索平台,采用独创的竞价算法,智能精准出价,一键批量查排名,根据关键词位置实时调整出价,降低出价虚高,稳定排名,节省企业预算。
小鹿竞价软件专题介绍:https://www.xiaolutg.com/bidding/fengchao?ref=menu
@坤龙:今天这篇文章跟大家聊一个非常重要的点,为什么有些文章会被疯传,而有些文章却并没有多少阅读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?
我们都听过一句话,叫你要替读者表达出他想要说的话,要替读者去发声。包括入江之鲸分享她的写作经验时也说,你要思考你代表了哪一个群体的声音。但是好像从来都没有人告诉过我们,到底要如何去做呢。这篇文章,就帮你破解这个谜题。
身份是一个人最深处的心结
首先来了解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,叫做身份认同。
我是一个泪点比较低的人,在看战狼2的时候,有几部分看的我特别感动。
比如有一个镜头是:结束战争后众人要撤离回国,结果在一段必经之路上非洲人激战正酣,炮火连天。电光火石之间,吴京就用一只手臂高举国旗,双方纷纷丢下枪支,目送中国人和平通过交战区。
那一时刻真的是激发了我的强烈共鸣和国家自信,这就是激发了我对”中国人“的身份认同,虽然知道是影视剧惯用套路,也禁不住眼眶湿润。
同样的手法可以用在电影、生活、文案写作当中,在厉害的人手中用好了可能就是几十亿的票房。为了更好的理解身份认同,我再给你举几个例子,强化一下。
最近我们办公室非常流行一个地域黑的段子,(接下来试着用各地方言来念):
四川人为了挽留一个人,说过最卑微的话是什么?行行行,鸳鸯锅就鸳鸯锅。
河南人为了挽留一个人,说过最卑微的话是什么?中中中,不偷井盖就不偷井盖。
类似的还有什么“今天何炅老师和日本人打赌”,“为什么要娶会画画的女孩”,还有前段时间刷屏的佛系。都是找到了一个共同的身份标签,可能是星座,可能是国籍,可能是地域,然后去激发了你对这个标签所代表的群体的认同感。
关于这个话题我研究了一上午,翻了很多书和文章,都没有找到很满意的内容。最后在一篇论文里的一个角落找到了关键。下面来看一下,我从专业论文中提炼出来的方法论吧。我敢担保,如果你看完这篇文章之后,勤加练习,一定会大有所成的。
身份认同的4个层次
身份认同有四个层次,我分别归纳为:个人、关系、集体、社会。
1、某些标志符号的客观特征(身份证、护照等)
2、显而易见的行为模式、群体的共同性认知、有关身份带来的情感体验
3、自己群体的共同性与其他群体的差异性
4、社会赋予个体身份的意义、个体在社会中的贡献
我们一个一个来解释。
▌个人
假如我想写一篇让军人,或者军人亲属转发的文章。最直接的就是描写一些军人的符合标志特征。比如说他们的军服,他们艰苦卓绝的训练,不同于寻常人的衣食住行等等。再加一些感情色彩,赞美烘托一番。我相信你脑海里应该也有一些画面在。
▌关系
比一些标志符号更高一层次的是描写“显而易见的行为模式、群体的共同性认知、有关身份带来的情感体验”。
行为模式
比如微信小编,最常见的一个行为就是追热点。很多人写文章里就写到什么啪啪啪到一半,停下来去追热点;睡到半夜被老板叫起来,追热点等等。
别人女朋友下班真的是下班;你女朋友下班只是换个地方刷微博微信,因为热点,随时都有可能发生...
作家毕飞宇说:"塑造人物其实是容易的,它有一个前提,你必须有能力写出与他(她)身份相匹配的劳动。"
共同认知
比如说强亚东老师,给一个广告公司起名叫“你说的都对”,slogan叫”我们再想想“。这个就是切中了甲乙方之间的经常会发生的沟通矛盾,用这个名字去很讨巧地化解。
当时某互联网公司负责市场的老大听到这个名字时就笑了出来,立马就说我想和这个公司聊聊,给点活让他们试试。去一些大公司提案,别人每次念到,下面请“你说的都对”公司代表发言,大家都会哈哈一笑。 就是因为这个名字,一下子成了广告界的网红。
顺便说一句,这个公司在此之前面临着非常窘迫的境遇,快经营不下去了。因为一个洞察而改变了公司命运。我之前也顺着同样的思路,帮一个设计公司起过类似的名字,因为还没注册商标就不方便透露了。
之前大火的”我们是谁“切的也是这个点。
有关身份带来的情感体验
之前有篇文章刷爆了朋友圈,叫做《如何假装成一个好妈妈》,樱桃画报一下子涨粉37万。这篇文章就是讲的是成为妈妈这个身份之后,经历的一些情感体验。非常的戏剧性和有意思。
妈妈和老公的关系:
妈妈和孩子的关系:
妈妈和自己的关系:
还有视觉志的《谢谢你爱我》,为什么能引起那么多人转发,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他描写了非常多的情感角度(总共17个片段),17道连环掌下来,再强的心防也给你卸下来。而且很多情感都是大部分人共同经历过的,所以很容易引起共鸣。
比如兄弟间的:
看到自己的弟弟在旁边哭,
没有手臂的小男孩,
努力地用嘴叼着奶嘴递给弟弟。
比如师生间的:
女孩家境贫困,生活节俭,
看到老师为自己认真补鞋的样子,
最终没忍住,背过身去拭泪。
比如说宠物间的:
自己的同伴遭遇车祸,躺在马路上,
狗狗舍命相救,想把伙伴拖到路边。
▌集体
要激发认同感,集体这一点尤为强大。这里面的两个关键词就是”我们“、”他们“。要有一个对立面出来,通过描写”我们“的共同点,和”他们“之间的差异性,对立越强烈,每个群体内的集体认同感也就越强烈。
咪蒙老师尤其擅长这一招,她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在挑逗一群人,去diss另外一群人。比如她昨晚的这篇《“有钱人很任性?”“屁,穷人才任性”》:
我们总是说,有钱人很任性,其实我们错了。穷人才任性,有钱人超有自制力好么。
我采访过所有年薪百万的人,一个比一个有自制力,比如有的人为了让自己有效率,每天晚上9点睡觉,早上4点起床;比如有的人为了减肥,生日的时候允许自己买一个草莓蛋糕,看一看,然后继续去吃减肥餐。
妈蛋,感觉和他们不是同一个人种。
看到没,描写有钱人间的共同点,穷人和有钱人之间的差异性,然后挑逗一拨人群,当然咪蒙老师现在已经收敛很多了。
前段时间的爆文《北京有2000万人在假装生活》,也是这一层次,把北京人和外地人强烈对立了起来。
老北京人的这点生活气息是从基因里传下来的,也是从屁股下面五套房子里升腾起来的。当西城的金融白领沉浸在年终奖的亢奋中时,南城的北京土豪会气定神闲地说,我有五套房;当海淀的码农们敲完一串代码,看着奶茶的照片,幻想自己成为下一个刘强东的时候,南城的北京土豪会气定神闲地说,我有五套房;当朝阳的传媒精英签完一个大单,站在CBD落地窗前展望人生时,依旧会听到南城土豪气定神闲地说,我有五套房。
地图炮、民族主义、阶级革命等等都是这样。今年有一个特别厉害的标题叫《她们在等待道歉,日本政府在等待她们死去》,这个标题简直太牛了,就像村上春树形容的——砸向高墙的鸡蛋。
他们是那么强大,一个冷冰冰的强权政府;我们是这么弱小,一个被无辜残害的慰安妇群体;我们诉求是这么卑微,仅仅是一声道歉;而他们却是那么的心狠,想要我们死去。
虽然我们不是慰安妇,没办法切身体会到她们的痛苦,但是这样的群体塑造手法,确实很容易会激起我们的情感认同和身份认同——“ 若要在坚硬的高墙与击石的鸡蛋之间作选择,我会永远选择站在鸡蛋那一边。”
▌社会
最后一层就是社会,就是描写这个身份在社会的贡献、社会赋予的意义。2015年有一篇文章叫做《新媒体运营葬送了多少人的前程》,就是在这一层次,不过是反着来的。
说微博和微信的诞生解决了数以百万计嗷嗷待哺的毕业生和IT民工的就业问题毫不夸张,大学本科期间不好好修专业课,长期在微博豆瓣朋友圈里发育成长,见天就知道卧槽哈哈哈233333,美其名曰外向孤独症,看谁都是一张煎饼果子脸,埋下头在手机里就是比特世界的骑士。没有找到对口专业工作的自信,新媒体运营就成了优先选择。
怎么说呢,孩子专业知识跟不上说起爱好就是互联网传播,多半是废了。这种病,传染性广,还没对症的国药准字号药方。IT互联网的泡沫上挂着一层新媒体运营人员,看起来就像印度国庆大阅兵。
最后一句话写的特别狠,直接剥夺了新媒体运营的社会意义,当时把很多人写痛了,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。
印度阅兵
那如果正面去写,要怎么去写呢。刚好我前段时间广州线下课的一篇招生文案歪打正着,有点这一层的意思,给你看一下我开头是怎么写的。
每隔一段时间,就会诞生一个现象级的大号,就是莫名其妙地蹦出来一个人,做了一个公众号,涨粉很快,赚钱很多。
但我们没有看到的是:每一个大号背后,隐藏着一个普通人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。
新榜有一次采访中,问到:“没有微信公众号,你的生活会有什么不同?”
@十点读书创始人林少:估计会在其他领域创业,方向可能会不太一样,不会像现在走得这么顺利。很幸运地撞进了这个风口里,拥有了一群跟我一起造梦的小伙伴。
@视觉志创始人沙小皮:我会过完全另一种人生。吃着火锅上着班,老婆孩子热炕头。
@毒舌电影创始人小卷,可能说出了更多人的心声:假如没有公众号,我可能要多奋斗十年吧……
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,沙小皮原来在青岛一家国企上班月薪¥5000,因为很喜欢收集美图和收集各类时事,业余时间就和老婆开了一个公众号分享收集到的美图,刚开始只在朋友圈传播,慢慢积累了第一粉丝,之后参加了很多公众号互推,几个月下来,粉丝就过百万了。
一次抄袭被举报之后痛定思痛,决心发力做原创内容,最近一篇文章“谢谢你爱我”,单篇阅读5000万,涨粉65万,目前累计公众号矩阵早已经超过2000万粉丝。
这篇文章发出去之后,很多新媒体的朋友自动帮我转发,就是因为激发了新媒体人的身份认同。
到这里,身份认同的4个层次就给你讲完了。
如何用身份认同团结一个国家?
最后我想分享一篇伟大的演讲稿给你,看看在这篇短短一千多字的演讲,演讲者是如何激发大家的认同感,如何在一个非常悲伤的时刻去团结全国人民的。
这篇演讲叫《真正的英雄》。演讲者是美国前总统罗纳德·里根,这是一篇关于“挑战者号”航天飞机悲剧的演讲。
1986年1月28日上午11时39分,美国“挑战者号”航天飞机在发射升空72.34秒后爆炸,机上7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。
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悲剧,美国陷入一片悲哀中。这是美国56次载人航天飞行中第一次爆炸事件。是美国宇航员第一次在飞行中死亡。“挑战者号”爆炸后,美国举国哀悼。
这篇演讲的任务非常重大,你想一下,如果你是里根总统,面对这样一个悲剧,你应该说些什么呢?我觉得你至少完成这3个任务:
第一个是如何追念这7位英雄人物?
第二个是如何去安抚他们家人?
第三个是如何重新鼓舞大家对宇航事业的信心?
其实我觉得第三个问题才是最重要,也是最困难的问题。就是在这样一个悲痛的时刻,你如何去重新鼓舞人们对航天事业的信心。
因为你要知道,在美国国内一直存在着对探索太空的争议,很多人都在质问美国还有这么多小孩子上不起学,国家为什么要花纳税人的钱,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?前总统肯尼迪也发表过一篇伟大演讲《我们为什么去月球》来回应这个问题。
可以预见到这一灾难发生之后,国内质疑的声音又将此起彼伏的出现,因此在这一时刻团结全国人民,重新鼓舞起大家对宇航事业的信心就非常重要。下面我们来看一看里根总统是如何做的吧。
女士们先生们,
我本来打算今晚向你们宣读国情咨文,但今天早些时候发生的事件让我改变了计划。
今天是哀悼和怀念的日子。南希和我为“挑战者号”航天飞机的悲剧感到至为痛心。
我们知道全体国人人同此心。这真正是全国人的损失。
十九年前,几乎就在今天,在一次可怕的地面事故中,我们丧失了三名宇航员。
然而我们从未在飞行中丧失过宇航员。我们从未经历过这样的灾难。
也许我们已经忘记,航天飞机机组人员需要多么大的勇气。
但是挑战者的七位宇航员深知其中的危险,他们坚忍不拔地克服了困难并出色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。
我们悼念这七位英雄:迈克尔·史密斯、迪克·斯科比、朱迪恩·伦斯尼克、罗纳德·卖克奈尔、埃利森·奥尼祖卡、格雷戈里·贾维斯、克丽斯塔·麦考利夫。
我们举国哀悼失去的英雄。
对于这七位英雄的家人,我们不能百分之百地像你们那样的感受这场灾难的打击。
但是我们感受到了损失,我们认为你们一定也是这样。
你们的亲人勇敢无畏,他们的特殊姿态和特殊精神告诉我们:“把挑战给我,我要满怀喜悦的去迎。"
他们渴望探索宇宙,渴望揭开宇宙的奥秘。他们希望尽职,他们做到了。他们为我们所有人尽了职。
这个世纪,我们对奇迹已习以为常。
很难有什么会使我们赞叹不已。但是美国航天计划二十五年来做的正是如此。
我们对太空计划已经习以为常,也许已经忘了我们不过刚刚起步。
我们仍然是开拓者。
他们——挑战者号全体机组人员是开拓者。
我要对观看航天飞机发射直播的美国学童说几句话。
我知道后者难以理解,但有时像这样令人痛苦的事确实会发生。
这些都是探索和发现过程的一部分。
这些都是承担风险、拓展人类世界范围的一部分。
未来不属于弱者,未来属于强者。
挑战者号全体人员把我们推向未来,我们将继续追随他们。
我一直对我们的航天计划充满信心,并怀抱敬意。
今天发生的悲剧决不会削弱它。我们不会就此停止我们的航天计划。
我们没有保密和隐瞒。我们堂堂正正地公开实施它。
这正是自由的方式,我们一分钟也不会改变它。
我们将继续探索太空。
我们将有更多次航天飞行,有更多宇航员,更多志愿,,更多平民,更多教师进入太空。
一切都不会到此为止;我们的希望和我们的旅程不会停步。
我还想说,我希望能和为国家航空航天局,或者为完成此次使命而工作的每一个人谈话,告诉他们:
“几十年来,你们的奉献和敬业精神令我们感动,让我们铭记在心。我们了解你们的痛苦。并且我们感同身受。”
今天还有一个巧合。
三百九十年前的今天,伟大的探险家佛朗西斯·德雷克勋爵在巴拿马附近海面的一条船上死去。在他生活的时代,最大的疆界就是海洋,后来一位历史学家说:
“他生在海边,死在海上,葬在海里。”今天我们同样可以对挑战者号乘员说:像德雷克一样,他们的奉献是毫无保留的。
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乘员的生命历程给我们带来荣耀。
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,也不会忘记今天早上最后一次见到他们,那时他们正准备上路,挥手告别,“挣脱大地粗暴的束缚,去触摸上帝的脸。”
谢谢各位。
这篇演讲稿我就不多做分析啦,我只说一个细节:几乎每一行都有“我们”出现。
最后说两句
了解这四个层次有什么用呢?它就像一个检查的清单,一个评估的模型。当下次别人说你的文章没有感染力,或者没有传播的时候,你就可以从这四个方向去想想,该如何加强某一方面的内容。
作者:坤龙老师
来源:坤龙老师团队(ID:ikunlong)
本文为作者授权鸟哥笔记发布,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。
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干货资讯